圆 梦 记(之一) “实干家”人大代表王红蕾 王红蕾是昌平区人大代表,工作泼辣,笑语常开,为人和蔼,可亲可爱,人们都亲切地叫她——红蕾,称赞她干工作风风火火,勇往直前,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王红蕾是信息媒体系主任,在创建示范校工作中,她率领团队承担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项目。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创建于2002年,在她的带领下,经过不断探索与创新,该专业已成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11年初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在两年多的创建中,王红蕾与团队骨干们一起团结拼搏,经常是节假日不休息,加班加点,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形成共识,围绕专业建设项目任务书的目标、标准和要求,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制定有效措施,规划实施方案,高标准、严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抓成效,使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项目在市场调研基础上与校企紧密配合,拓展专业建设渠道,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为“四阶段、三合一、双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专业建设取得了优异成果,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发挥了较好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和促进了北京地区电子商务专业中职教育改革,硕果累累。 王红蕾事事处处关心学校建设,关心学校发展。她担任人大代表一有机会就向区政府汇报商业学校在区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情况和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及需要政府部门解决的问题。商业学校学生交通不便就是一个案例。为解决这个难题,王红蕾曾多次与人大代表沟通,多次向区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她联系其他代表共同提交提案,建议政府部门为商业学校开通公交客车专线,以解决学生和周边群众乘车难的问题。在她的多方奔走之下,昌平区政府高度重视,委派有关部门进行考察后迅速开通了871公交专线,并在商业学校设站,使学校解决了建校以来老大难的问题,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和示范校的创建带来了一个亮点和契机。
“闺女:妈妈今天又加班” ——李静的故事 李静,2009年调入商业学校,现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层干部队伍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您别看她来学校时间不长,但对学校的工作却了如指掌。为啥,因为,她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这不,从她身上的官衔您就知道她是一个“全才”。李静既是校办主任,又是合作办主任,既是班主任,又是任课教师,同时,还是一个翻译官和外事联络员。一肩多担挑,越挑劲越大。 “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李静常这样勉励自己,“来商业学校是我的福分,赶上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更是我的荣幸,在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工作和生活,再苦,再累也值得。” “今天的工作绝不能拖到明天,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李静年龄不大,干起工作来却有一股韧劲和拼劲,工作作风严而扎实。正因如此,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以校为家,却忽略了她那天真活泼、乖巧可爱而又漂亮的好闺女。 小李静的闺女才5岁,从小就理解妈妈的工作繁忙,也懂得妈妈时爱时不爱的原因所在。 那是2011年的冬天夜晚,气温降至零下十三四度,空中飘落着雪花,寒风刺骨似尖刀,这个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晚8点左右,李静冒着风雪,抱着闺女从校门口一步一步很艰难地向总值班室走来。 “老主任,实在对不起,我们班级学生今晚有活动,我必须参加,我把孩子放在总值,劳驾帮帮忙。”“好闺女,你在这里,妈妈去加班。”话音未落就匆匆离开,直到晚10点来钟才急急忙忙地回到总值班室。停留片刻后,又抱着闺女朝着校门口走去,奔忙在回家的路上。 象类似的夜晚,小李静也记不得有多少次、多少回,……。 曾有一段时期,学校因工作需要经常加班似乎是家常便饭。每一次加班,小李静总是习惯的给家中打个电话通报一声,并顺便告诉女儿说,“妈妈今天又加班,晚回家。”李静每次回到家后,女儿早已入睡,只好轻轻地在闺女的小脸蛋上亲吻一口,算是对儿女的安慰和歉意。节假日加班时,李静因老公出差就把女儿带到学校。闺女也习以为常,养成了习惯,乖乖的听妈妈的话,在办公室内自个儿玩,自个儿睡觉,不哭不闹,不影响妈妈的工作,真象一个小大人。 在科务会上,李静总是告诉大家,实现优秀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是商业学校每一个人梦想和期盼。示范校工作是重中之重,时间紧,任务重,质量高,工作量大,我们要以大局为重,抛弃一切,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示范校创建上来,为创建一流优秀示范校多干工作,多创佳绩,多做贡献,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老革命”王华不减当年勇
提起王华,在商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曾是老主任,老高讲,革命多年的老先进、老典型、老功臣,在北京教育系统是很有名气的。 五年前,王华退居二线到眼镜专业教研室当上了室主任,职位变低了,待遇变少了,但工作劲头一点也没变。两年多前,当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校后,王华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她说,创建示范校这是学校抓机遇、求发展、创辉煌、再上一个新台阶的起点。在这条起跑线上,作为商业学校的员工,我们要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积极进取,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创建优秀示范学校多做工作,多做贡献,以最优异的成绩去追梦、去圆梦,去实现商业学校的梦,实现商校人的梦。 文化艺术系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是学校示范校重点建设项目,在创建过程中,她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主动出来传授经验,积极协助珠宝团队做好创建工作。围绕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创建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帮助团队出点子、当参谋、提建议。还经常与团队老师们一起搞调研,以老带新,促进工作,提高效率。 王华常说,专业建设不但要有特色,更要有亮点,更重要是要有市场,要有需求,要让社会认可,让用人单位满意。当老师的职责就是以专业为平台,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就是让我们每一个学生走上岗位能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的梦想,老师是创建梦的灵魂,圆好梦的工程师。 为把眼镜专业建设打造成品牌专业。王华组织教研室老师们深入企业公司、眼镜店及相关单位进行市场调研,全面了解掌握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就业情况,探索职业教育规律、职业能力培养、教育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教学、专业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双赢等一体化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深入各大医院洽谈校企合作办学,与医院签约“订单班”,不断扩大就业市场,帮助学生解决毕业就业难的后顾之忧,使之眼镜专业成为特色亮点,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都受到用人单位高度称赞。在王华的帮助下,眼镜专业建设不但有特色、有亮点,而且其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2013年6月16日,史晓鹤书记将率领有关人员应邀出席第五届海峡论坛会并做大会主题发言,专题介绍了商业学校眼镜专业建设发展经验与成果。
“神医”王永魁:以校为家
王永魁退休已两年多了,因工作需要,返聘留校继续工作。 老王在商业学校可称得上是“老人”了,从建校到现在,他要谈起学校的发展变化,能滔滔不绝地说三天三夜。老王在商校40多年,校医工作40多年,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40多年。40多年,几乎年年评为先进,为学校的发展建设鞠躬尽悴,功劳非凡。老王医术精湛,有着“妙手回春”的赞誉,被人们称为 “太医”、“神医”。他那高超的医术,热情服务的精神让患者感到温暖,不吃药病好七分。 老王退休时,正是学校创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关键期,学校上上下下工作繁忙。他想学校医务室人员少,若退休回家,必将影响工作。当领导找他谈话留用时,老王毫不犹豫地说,我是商校人,学校发展需要我,示范校建设需要我,一个字“干”。他象往常一样脚踏实地地为创建示范校服务,默默无闻的奉献。 老王以校为家,一年365天,就有300天在校工作。医务室人手少,需要顶班或替班由他来值;节假日、学校总值班人员不好安排,他毛遂自荐参加总值,让那些工作辛苦的、家中有事的教工回家休息办事。去年寒假,正是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繁忙时期,学校总值班不好安排。他主动请求,一肩双挑,既承担学校总值班室值班员,又当担起为留校人员看病的任务。30余天的寒假,他连续值了28天的班。在校40多年,几乎年年大年三十都在学校值班。老王常对别人说,创建示范校是学校发展的标志,我虽不能直接参与这项工作,但我能为这项工作做好后方的服务保障工作,尽职、尽责、尽力、助力于示范校建设,大家都圆商校的梦,这也是我这个老同志的梦。 多么好的老同志,多么好的神医,我们向您致敬。
编后: 创建国家级示范校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我们前行的一个坐标。两年多来,全校广大师生在校党委、校领导的率领下,“同心、同向、同调、用心、用力、用情”,追云逐梦,激情奋进,用无私奉献的汗水和热血,为创建国家优秀中职示范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有梦想,才有动力,才能梦想成真。示范校特刊从本期起将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人物进行专题报道,期盼踊跃投稿。
(校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