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浪潮中,近日,北京市商业学校商贸信息系迎来了一场为期8周的校内生产性实践。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首饰设计与制作、互联网四大专业携手企业,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战中淬炼技能,谱写了一曲“课堂对接市场、技能融入产业”的青春乐章。
电子商务专业:海鲜与咖啡的数字双响炮

电子商务专业生产实践项目启动仪式
当炎亭渔夫的海鲜零食邂逅千乐咖啡的醇厚香气,电子商务专业的学子们开启了双线作战的数字营销之旅。炎亭渔夫项目中,5名教师带领23名学生构建了“市场调研——内容创作——商业转化”的闭环体系,产出133张海报、130条短视频,90小时直播创下5.7万播放量与756元销售额。学生们创新性地用AI创作《校园鱼味之欢》rap,将鱼丸、鱼蛋等产品融入校园生活场景,企业反馈“内容可直接发布”。千乐咖啡项目则以短视频为阵地,199个脚本、180条拍摄作品织就8万+播放量的网络传播,21场直播吸引千余观众。学生们设计“咖啡品鉴+职场场景”短剧,通过“手冲咖啡教学+产品测评”的内容矩阵,实现2000+元销售额,其中单场直播最高在线人数达327人,点赞量突破3000次。此次实训内容上,产教融合真做真学,把企业营销计划变成每周教学任务,学生的实训内容直接直接服务企业,真正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向联动。技术上,学生大量AI工具,完成了脚本撰写、直播背景图和海报生成、AI音乐创作、AI数字人视频创作等。大大提高了制作的速度。

炎亭渔夫项目线上+线下售卖
千乐咖啡直播间
AI生成数字人口播视频
跨境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的实战巡航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项目汇报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实训项目由北京市商业学校与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依托企业(东莞斯泰尔进出口有限公司)真实跨境B2B业务场景与平台资源,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实训体系。项目聚焦阿里巴巴国际站运营流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实战”模式贯穿选品分析、商品发布、客户沟通、订单处理、数据分析等核心业务环节,系统化提升学生在跨境电商岗位中的专业技能,如英文文案撰写、关键词优化、客户回复、物流方案制定等与综合素养,如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职业规范等。项目旨在实现“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培养具有平台操作能力、数据应用能力和服务意识的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互联网:前端开发的实战图谱
互联网专业实训通过“项目驱动+实战演练”的教学模式,项目覆盖22级互联网1班、2班65人,系统提升学生在移动应用开发方面的专业技能,涵盖互联网、XMind原型设计、手机网站开发等关键技术,同时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能力。力求实现“岗课赛证”深度融合,为企业输送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互联网专业成果展示
首饰设计与制作:非遗技艺的现代转译
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成效显著,通过宝石切磨、玉雕、结绳三个实践项目,对接岗位需求,与企业合作引入真实项目,让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中提升动手能力、了解行业标准,其设计的兼具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玉雕作品获企业专家好评,同时敏锐融入互联网新技术,开展电商直播、3D打印设计等课程,学生通过直播销售首饰实现商业价值与实践能力双提升;打造“指尖工坊”和大师工作室,从订单预定到款式设计,再到直播销售,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此外,通过校企联合设计大赛、创业孵化服务等推动商业创新实践。

正在玉雕工作的同学们



玉雕组成果展示
绳结艺术生产实训项目紧密对接绳结设计师与商业运营师的岗位需求,融合文化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项目在传承非遗绳结技艺的基础上推进商业创新拓展:开设微店上架绳结作品,依托学校技能文化节亮相以打开市场渠道,首期制作的绳结作品实现全部售罄。乘势拓展营销思路,通过建立产品定制群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客户需求与作品的精准衔接,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同时引入新技术应用,借助AI赋能绳结设计,拓展设计思路并提升设计效率。与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学生设计作品被纳入企业产品设计序列,校企合作结出丰硕成果。
绳结组成果
技能文化节售卖学生绳结作品
宝石切磨组成果
这场持续8周的实践,不仅是千件作品、15万+播放量、5000+元销售额的数字累积,更是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生动诠释。当海鲜零食在直播间飘香、代码在屏幕上构筑商业场景、绳结与玉石承载文化创新,学生们完成的不仅是技能提升,更是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蜕变。北京市商业学校商贸信息系以产教融合为笔,以实践育人为墨,在中职教育改革的画卷上,写下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鲜活注脚。未来,这场实践所孕育的“校企双元”育人范式,将继续引领更多学子在真实商业场景中扬帆远航,让职业教育的光芒照亮产业升级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