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之三:关爱、帮扶学生到极致
由于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新疆化工学校承担起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职责,就像校长说的,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技能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它关系到民族政策、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与发展。为此,新疆化工学校每年要接收1000名南疆少数民族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的难度很大,学校教师为此付出很多。
学校把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帮扶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针对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多、难管理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在新疆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具体方法是:每班由班主任选择几名少数民族学生,除班级管理之外将这几名学生分配给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每人两名,党员一名,民族老师一名。这些老师要每周开展1至2次的帮扶活动,内容包括思想的教育引导、学习的鼓励检查和生活的关心帮助,每次帮扶要填写活动记录表,记录帮扶内容并让学生在上面签字。要求帮扶老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关心的不光是他们生活、学习,而且经常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回家路费甚至帮助其父母就医等,这些都是自费的,而且是义务性的,是多年始终如一的做的。他们认识到:帮扶不仅能和学生建立关系,还能影响学生的家长,让他们都能深刻体会党的民族政策的好处,更爱党、爱疆。
很多学生在帮扶活动中受益,这也就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受帮扶的学生能加积极上进,在班里起到带头作用,自立意识增强且懂得感恩,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反映都非常好。我们了解到,化工学校是自治区内第一个实行帮扶的学校,化校的学生流失率也是最低的,口碑是最好的。
关爱、帮扶学生到极致,源于化校人的文化、价值追求,更源于他们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沉甸甸的责任感。以前我总以为,位居首都的我们,会比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们更讲大局、讲政治,而来到这,我们看着、听着、感受着,位于祖国边陲的新疆化校人,令我肃然起敬,他们不仅讲大局、讲政治,更注重讲责任、讲奉献,更能体现新疆精神的“爱国、爱疆”。
印象之四:多元考核形成多元驱动
学生厌学问题,是全国所有职业学校都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不少中职学生在中学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底子薄,也加重了厌学的情绪。中职学校反反复复给机会考试,学生反反复复不及格,以致学生毕不了业,对此怎么办?学校在多次研究之后,针对在校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元考核即多元驱动学分制的设想,“使学生有事干,正面消耗精力”。具体设想是三年设定100分的学分,各门课按照对未来职业的重要性给出相应的学分。同时,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设立多元项目,如体育比赛成绩、演讲、考勤达标、有礼仪礼貌、做好人好事等也都设定学分,以此调动学生参加多种活动的积极性,激发潜能,展示特长。某些功课不好的学生,通过努力从多种渠道得到学分,既能顺利毕业,又对学生的教育起到净化作用。
在学生是否真正毕业的问题上,化校人不敷衍、不做假,积极想办法突破。当然,新疆化校目前只在小范围内研讨试行,但效果良好。作为我们面临相同问题的中职学校,他们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印象之五:实训车间育人氛围浓厚
参观到新疆化工学校的化工实训车间,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工科学校的特色,而且令我体验到浓浓的育人氛围。
其一是设备先进:实训车间的设备排列十分整齐,就像一个大的化学实验室,又像一个小化工厂。它体现了化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的发展状况,通过实训教师如数家珍班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设备的先进程度,了解到学生在此实训,与企业车间一模一样,为学生掌握仅能,顺利就业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二是规矩明显:进入实训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车间各操作间的位置分布图与安全管理规定,让人一目了然,十分清晰;实训车间不仅设备排列十分整齐,而且在地上规范的画出各种线条,实现明确的标识管理,强化安全规范意识;在实训车间的不同地方的墙面上,分别列出与之响应的安全操作管理规定细则,提醒学生时时注意安全;在大车间的一侧,分别建有一个个小的讨论室,供师生研讨问题,讨论室的墙面上画出分部操作规程,分部细致,易于掌握。
其三是标语醒目:实训车间中间的顶部悬挂着三组标语,分别是:“动脑---我掌握知识;动手---我掌握技能;手脑并用---我拥有未来”,深刻体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激励作用显而易见。
通过在新疆化工学校的学习培训,我们认识到两校在地理位置、专业特色方面截然不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两校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中职学校、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原因却大致相同,职业学校办学要立足于区域或行业,把区域或行业作为自己生存的土壤。另外,办学必须有特色,特色来源于长期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即便工作是可以被别人模仿,但办学特色是可以永远保持在前沿的。
学生处
2012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