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部分地区还会出现秋冬季小高峰。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洗漱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潜伏期通常为2-7天。患者通常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食欲不振、呕吐、头痛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可仅出现皮疹,而无发热。少数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致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成人也有可能感染该病毒,但与儿童不同,成人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手足口症状,可能表现为口疮、轻微感冒等。成人感染病毒后,可以传染给儿童,但自身并不发病,症状较轻。
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预防本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不宜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勤晒衣被。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勿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汤匙等。
3、对患者经常触碰的物体表面以及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可用高温(>56℃)、含氯消毒液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卫生间)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者时,要对患者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
总务处
医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