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应对十面“霾”伏
?xml:namespace>2月13日9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除定陵、八达岭、密云水库外,其余区域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达极值500,为六级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北京市气象台13日10时35分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截至2月22日9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9个城市中,有19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7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属严重污染。
雾与霾不同,雾由水汽组成,霾则由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而形成,一般呈灰色或黄色,是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之下,霾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大。颗粒物的短期或长期暴露均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健康效应。短期暴露可导致哮喘、急性支气管发病率上升,长期暴露可带来包括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等诸多远期影响。在易感人群中,这种健康效应更加明显。而且,目前是我市流感流行季节,由于反复出现雾霾天气,人们外出活动的频率有所下降,室内开窗通风意愿也相应的减少,可能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在此种天气条件下,大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雾霾期间应尽量较少出行,出行时应主要个人防护,选择适宜的口罩。
2.雾霾期间应尽量关闭好自家窗户,尽量减少室内活动,特别是减少烹饪、吸烟等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活动。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当室外大气中的雾霾消失后应尽量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尽快散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5.雾霾期间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病的人是敏感人群,在这期间应多加注意。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应佩戴口罩。
总务处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