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谨防春季传染病
春季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旺盛时期,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通常为1-3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流涕、咽痛和咳嗽。此病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暴发甚至流行。如果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1、规律的生活起居
(1)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人在睡眠时,机体其它脏器处于休眠状态,而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有助于将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消灭。
(2)春季气候多变,要注意防寒保暖,衣服增减要适度。
(3)春季万木吐翠,空气清新,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可使血液中白细胞介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人体免疫力。
(4)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做到定时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湿润,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
2、合理的膳食结构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可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萝卜、蒜苗、小油菜、梨、甘蔗、草莓等,少吃肉、虾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
3、良好的卫生习惯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
(4)不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5)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时,应戴上口罩,并尽早就医。
流感流行期间如有不适应尽早就医,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疗机构采取各种防治措施,以便对病人实行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将传染病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易感人群可口服中药或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二)风疹
风疹是一种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传染病。主要见于冬春季节,主要传染源是风疹病人,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在出疹前、中、后数天内传染性最强,除鼻咽分泌物外,血、粪、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人与人之间可经密切接触传染。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通过污染的奶瓶、衣被、尿布等在婴儿室中传播。易感者多为5岁以上的儿童,一般可不经治疗而自愈,得过风疹的人能够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风疹的潜伏期一般是2周多,有的可超过3周。发病后的主要表现是低热、头痛、乏力、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成年人风疹早期症状比较明显,可持续6天。发热1~2天后,面、颈部首先进入出疹期。皮疹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很快蔓延到全身(一般掌心、足底不出疹)。面部出疹是风疹的特征之一。皮疹一般持续3天后消退。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完全恢复正常则需数周以后。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风疹疫苗,1岁至青春期的青少年为主要免疫对象。1岁婴儿应接种一次风疹疫苗,7岁少儿、18~19岁青年各再进行一次加强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联合使用效果良好,应予提倡。
2、控制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
总务处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