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梦编程,“环”绕智慧
——走进马丽老师的PYTHON循环语句课堂
程序设计基础:循环语句
教师简介
马丽,北京市商业学校商贸信息系副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市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主持并参与职教学会、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高校科研项目、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省级教学质量项目、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校级重点教改项目等共计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
本期亮点回顾
课程主题:
在《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课程中,循环语句是一个核心主题。本次教学通过详细讲解和实践练习两种主要的循环控制结构——for循环和while循环,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马老师采用交互式编程的方式,通过“问题拆解——代码编写——调试优化”的教学闭环,结合情景导入、生动实例以及AI辅助学习等创新方法,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了循环语句的语法结构。此外,课程强调“严谨代码背后体现的是严谨态度”,以此来树立学生的职业素养理念,并加深他们对“技术实践与人文素养共进”这一观念的认识。
精彩瞬间:
课堂伊始,马老师用“抄袭论文”的故事引入while条件循环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强化诚信教育。随后,通过“纸张对折多少次能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一实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强对于循环语句的理解与应用。
趣味练习“数字炸弹”游戏中,学生们小组协作,交流互助,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何用编程实现游戏逻辑的问题。当看到自己编写的程序成功找出“炸弹”位置时,学生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进一步加深了对while循环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
教学理念与创新成效
马丽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强调任务驱动、情景导入及AI辅助编程等策略的应用。她指出,“通过情景导入和实际案例的运用,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她还采用了分层教学法,这种方法不仅照顾到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知识的空间。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全班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学生反馈与成效
王卓扬:这堂课对Python的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讲解得十分透彻。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以及如何使用循环语句实现重复操作。例如,用for循环遍历列表,能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当看到自己编写的代码能够实现具体的功能,我对Python编程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Python更多功能和应用领域的欲望。
孙天业:原以为编程很难,但这节课老师把复杂代码拆解,通俗易懂。自己动手完成简单程序时,那种成就感让我无比自豪。这堂课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并学到了如何用电脑编写代码做出炸弹游戏。
胡莹莹:学习Python这门课,如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极大拓宽了我的视野。课堂上,老师通过丰富案例和游戏讲解Python语法,让我理解到它简洁、灵活的特性。写条件和循环语句时,缩进代替繁杂符号,节省大量精力。学习数据类型时,字典强大的键值对功能,让我能迅速搭建复杂数据结构,管理信息。Python已然成为我探索科技世界的得力工具,让我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
白雅萱:Python课教会了我很多,甚至我现在已经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就比如今天课上讲的数字炸弹,让我感觉代码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变多了。Python是非常有趣的课程,从懵懂到理解再到应用,某些方面还锻炼了我的抗压能力。
同行评价与影响
董海婷:马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养目标清晰合理,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以抄袭论文案例导入情境激发兴趣,生动贴切;知识讲授、实践体验与循环实战等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任务驱动、讲练结合、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还引入AI助力,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是一堂有趣、精彩的示范课!
李敏: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思政融入及学生兴趣激发方面均体现出高度的创新性与专业性,值得充分肯定。通过“纸张折叠”案例,将相对抽象的循环条件转化为直观问题,隐含“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坚持与积累的重要性,有机融入课程思政。通过“炸弹数字”游戏,生动呈现了while循环逻辑,以趣味性案例降低语法学习门槛,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循环控制技巧。本节课成功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三维目标,是一堂兼具科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优质示范课。
刘晨延:马丽老师的python课程以“While循环”讲解为核心,通过“纸折次数的数学奇迹”与“数字炸弹”案例,巧妙融合编程逻辑与思政教育。教师以0.1毫米纸张折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循环计算揭示“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规律,将微小积累的坚持精神融入算法设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代码实现环节,重点剖析变量初始化(初始厚度、折叠次数)与循环条件设置(珠峰高度阈值),针对输入语句遗漏冒号、循环变量未更新等高频错误进行动态调试指导。
结束语
在人工智能时代,编程已成为通向未来的"元语言"。通过马丽老师精心设计的编程课程,同学们不仅在真实任务中激发创新力,挖掘认知潜能,更深刻地体悟了作为了作为高素质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应具备的数字化素养,为成长为具备数字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做好准备。
精彩课程预告
下期,我们将走进李颖超老师的会计实务课堂,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