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网门户 |数字商学云 |学校办公平台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社会服务 -> 正文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一所中职校的“蜕变”——北京市商业学校转型纪实

发布日期:2015-05-11  来源: 点击量: 图片作者: 图片数:

北京商校财金系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提升了在校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图为史晓鹤(左二)在北京商校技能节上向财金系的同学学习如何辨识假钞

史芳宇是北京市商业学校(以下简称北京商校)2012级“联想专班”即将毕业的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刚结束中铁集团维修工程师职位的面试,“应该没有问题。”问及面试感受,小史颇为自信。小史告诉记者,学校于2012年与联想集团阳光雨露公司合作开办联想专班,作为第一批专班生,经过两年专业知识学习以后,他有机会接受完全模拟企业真实场景、企业文化的专班学习。“通过近距离接触企业环境和文化,我觉得我离一个‘职业人’越来越近了。”在求职的同时,小史还报了本校直通本科的继续教育课程。“上职校,让我更早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是什么,相比上普通高中的小伙伴,我更像一个‘大孩子’。”

“我希望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出去都是自信、阳光、乐观、向上的。”4月28日,北京商校党委书记史晓鹤拖着病腿逡巡在学校技能文化节的各赛场和展台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几个硕大的烫金标语在她头顶上方的图书馆大楼上熠熠生辉,这时,校园里挤满了来自企业、社区、周边中小学的学生、居民和职员。

“职业教育不是关在屋子里的教育,一定是要为社会服务的,不仅社会要了解职业教育,我们自己也要主动贴近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说这话时,史晓鹤刚刚送走了前来观展的北京祥龙集团企业负责人,并准备跟另外一个慕名而来的企业家洽谈合作。

拓展职业教育触角

史晓鹤是彻头彻尾的职教人,从北京商校毕业至今,就再也没离开过职教领域,青年教师、团干部、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32年,她见证了职业教育一路的发展兴衰。

这些年,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减少、投入不足等多重难题,中职尤甚。“前些年,我们每年能招1000多名学生,这两年能招一两百人就不错了。”面临着逐渐缩小的生源市场,史晓鹤将目光投向了更大的企业和社会市场。

2013年,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集团业务调整,将所属的北京商校、北京一商集团干部学校、北京市物资有限公司党校整合成立北京祥龙职教集团,史晓鹤兼任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干)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

这次调整中祥龙将教育提升为其核心业务板块,这意味着北京商校不再是企业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机构,而是要为企业提供直接服务,地位“陡增”。“以前就是单纯的人才培养,现在我们不仅负责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而且直接参与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这给学校提出了一个大命题:如何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局面,企业和学校不再是两张皮,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与此同时,通过多年的社会服务,史晓鹤发现,“围墙”外的社区培训需求,更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蓝海”:“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校正好有这方面的教育和企业资源,我们开始调转‘船头’,开拓社会培训,比如我们多年来开展的会计资格培训,再加上和企业开发企业安全标准化培训,每年培训量达到2万多人次。另外,社区居民的文化技能需求更亟待开发。”

据学校教学副校长刘国成介绍,学校正在开发针对“银发族”和中小学生的课程资源。“现在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非常旺盛,学校开展的一个计算机班,一次招满了100位‘老学员’,很多老人追着问是否有一对一的培训。”

与此同时,北京商校还把职业教育的触角伸展到了普通中小学,比如,学校文化艺术系与近邻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开展了“职普融通”校际合作活动。该系牛羽、郗爱群、杨轶三名老师分别担任该校《服装设计》、《绳结工艺》、《工艺美术》三个课外兴趣小组的指导专家。

“这些事情,有些是有收益的,有些是纯公益的,但是如果能让更多人了解职教的乐趣和魅力,何乐不为?”史晓鹤说。

深耕企业未来需求

陈济是北京商校新成立的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他现在掌管着3个研究室,一个是企业发展研究室,专门对接祥龙集团战略发展研究;第二个是学校发展研究室,专门研究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第三个是教师发展研究室。

最近一两年,为适应业务转型发展,北京商校对学校的相关部门进行了大手术,比如针对校企合作,专门成立了校产处;原来的培训部由一个拓展到3个;将原来功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针对企业和学校内部培训,成立了人力资源部,等等。

史晓鹤说:现在学校战略发展越来越清晰,我们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立体化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学生,这个过程中,学校的组织架构和团队建设就是核心生产力,做好前瞻性布局将会事半功倍。

从去年年底成立至今,陈济已经率领团队完成了与北京祥龙出租客运有限公司(祥龙集团的下属公司)合作的一号专车的调研报告,以及祥龙二级部门十二五运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这两个报告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作为第三方,我们更能从全局着眼,另外学校作为科研机构,有自己的研究优势,比如一号专车报告,我们结合当前专车市场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为祥龙提供了开展专车业务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陈济说,这样的深度合作,让企业看到了学校作为智库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价值,企业更加愿意为学校提供发展机会和支持。

201412月,北京祥龙大学、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揭牌。祥龙集团为此提供将近300亩土地,由北京商校负责企业大学的业务开展。在揭牌大会上,祥龙集团总经理孟卫东说,北京祥龙大学将办成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人才发展中心、组织发展中心、企业变革中心、职业发展中心和竞争力研究中心,最终成为一所新型的现代企业大学。

企业大学从诞生到今后的发展,商校都积极参与其中,这对商校是一个大挑战。学校已经从简单的人才培养,上升到服务企业首脑的一个机构,当然业务升级、人员素质升级迫在眉睫。史晓鹤说。

目前,陈济率领的研究团队正在着手制定企业大学的发展架构、人员配备等相关业务。

有人说我们职业学校老师不务正业,那可能是他还没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吧。陈济笑谈。

人员转型,成就璀璨的星河

正如史晓鹤所说,转型是学校战略层面的一种选择,刚开始基层企业和员工对此并不十分理解。

关键是建立一套规范化、流程化的工作机制。首先加强对教师转型的引导和帮助,为其提供更多的服务性工作。比如特别重视教师服务市场观念的引导、职业生涯的规划,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和专业实践等等;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创建为社会、企业服务的工作环境,让学校、老师一方面能承担服务社会企业的职能;另一方面不放松学历教育,使得两条路径并行不悖。

陈济曾经是一名德育老师,先后在教务处、督导处工作,并担任了3年示范校建设办公室主任。这些岗位工作让我的视野从如何培养学生开始关注到学校战略发展如何适应经济结构转型。

来者能战,战之必胜。像陈济这样的后备军团,学校还有很多,每一个系部都是一个后备军团的孵化器,财金系主任丛秀云是北京市劳模,在她的带领下,财金系不仅完成了学校教学和社会培训工作,而且拓展了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国内知名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

刘国成坦言:这些年,大家都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但为什么有些转型成功,有些失败,我们的秘诀是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刘国成告诉记者,从校级到科级,学校都有专门的后备队伍配备。校长有校长助理,系主任有主任助理,并不是光给职务,还给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历练队伍,增进本领,不至于在业务需要的时候出现人员断层。

对此,史晓鹤告诉记者,任何一个机构,最核心的就是调动人的能动性,带队伍是天大的事情。学校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上,形成了一整套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机制,我们的文化理念——用服务成就别人,其中就包括我们的老师。要让老师看到职业发展的通道,要把教师发展融入到学校事业发展中。不仅成就自己,重要的是成就对方。这是最关键的。史晓鹤说。

史晓鹤印象:

一个智慧的领军人

记者在采访中,多位受访者提及最多的就是史晓鹤。在外人眼里,史晓鹤是一个外表柔美的女性领导。但在商校人心中,学校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她超前的战略眼光和铁血般的坚守。

在学校技能文化节上再次见到史晓鹤,她略显疲惫,但依然笑容可掬,对来来往往每一个学生的问好都点头示意:“孩子们好。”她的同事告诉我,因为摔伤,她腿部严重积液,每走一步都很疼痛,但是她还坚持看完学生们的技能比赛和才艺表演,有比较偏僻的比赛场地,少人参观,她还会特意跑去加油鼓劲,她说,孩子们准备得很辛苦,不能让他们心凉,学生们组织的展品拍卖会,她是第一个竞拍者,还鼓励拍卖者大胆展示,并不吝向观者推销学生的展品。

在搭档刘国成副校长眼中,她是可敬的“老班长”。“一起工作几十年了,对她比较信任、尊敬,一来她事事想在前边,爱学习,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我们经常追不上她的想法。学校这些年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她的战略眼光;二来什么事情都走在前边,是拼命‘三郎’。”给刘国成印象最深的是,她身体不好,好多病痛,但多少痛苦,都自己忍了,“有次开会,颈椎疼一直没吭声,结束时坐着起不来了。”

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陈济说,她是一个坚守理想的人。“这些年,学校没有折腾,少走弯路,最大原因在于她不追风,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前几年,技能大赛风生水起,有人为了获得大赛金牌,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她并不以为意,她说,一个金牌能代替学生的成长吗,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小树慢长。孩子自信、自食其力,比什么都重要。”数年前,她就提出,职业院校一方面要按照教育规律培养人,另一方面要按照经济规律办学校。这一条,她坚守到今天,她收获的不仅是桃李天下,更是与企业的深度交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铺平路径。

在记者心中,史晓鹤是一个有智慧的领军人。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她提出彼此成就,彼此支持,为每个团队成员搭台,让团队群星灿烂。“做什么事情,如果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成就别人,对方自然会不计得失把事业干好,最终实现每个人的价值。”史晓鹤说。

转自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扫一扫分享本页

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校)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066号    京ICP备19059241号-1  技术支持: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校)信息资源处